网易《归唐》自发布首个PV以来,收获了大量关注,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。导致节奏不断,热度也颇高。这款游戏是少有的大背景小人物的故事,可以说是《燕云十六声》的延伸,有人说是国产3A,村里的有一个大学生,也有人说是虚假的3A,换汤不换药的三端互通作品。
《归唐》游戏以安史之乱后张议潮起义、归义军信使跨越三千里向长安报捷的真实事件为背景。这一题材在国内历史叙事中相对冷门,普通玩家对归义军的历史认知有限,导致部分观众认为其 “脱离大众记忆”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这一选择填补了国产历史游戏的空白,为玩家提供了了解边疆历史的新视角。
B站等平台的弹幕与评论区成为争议的主要战场。一方面,“国单崛起” 的支持者盛赞其美术、叙事水平,甚至将其与《黑神话:悟空》并列;另一方面,质疑者以 “网易还债”“画饼” 等标签对其进行负面定性,部分言论上升到对国产单机行业的整体批判。这种对立情绪因《燕云十六声》的前车之鉴而进一步激化。
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成功后,玩家对国产 3A 的期待值飙升,《归唐》被置于 “下一个国单标杆” 的位置。这种高期待导致其任何瑕疵都被放大:从历史细节的疏漏到玩法创新的不足,都成为争议焦点。而网易作为大厂,其一举一动本就自带流量,争议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远超中小厂商作品。
其主要争议如下:
1、历史细节的考据争议
游戏在视觉呈现上融入了敦煌壁画、西域建筑等元素,但被部分考据党指出存在细节瑕疵。例如,预告片中出现的 “开元通宝” 被质疑应为晚唐流通的 “乾元重宝”,而角色服饰、妆容被指过度中亚化,淡化了汉文化特征。有批评者认为,这种设计是对历史的扭曲。
游戏采用 “大历史中的小人物” 视角,玩家扮演无名信使而非将领,这种叙事策略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对传统历史叙事的突破,强调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这种 “平视” 的讲述方式模糊了归义军 “忠君报国” 的核心主线。
当然,制作团队的信任危机是争议的导火索。
2、网易的刻板印象与转型质疑
网易作为以网游见长的厂商,此前《燕云十六声》从 “单机” 转向 “多端网游” 的经历引发玩家信任危机。尽管《归唐》官方多次强调 “纯买断制”“无手游版本”,甚至呼吁玩家 “截图为证”,但仍有玩家担忧其最终沦为 “换皮手游” 或加入内购。这种质疑源于玩家对大厂商业逻辑的惯性认知,即 “买断制单机不符合网易盈利模式”。
因此,有不少玩家带节奏,说所谓的3A大作,是“Apple And Android”。
制作团队中包含前育碧成员,游戏战斗风格被指带有《刺客信条》《神秘海域》等作品的影子。例如,潜行刺杀、环境互动等玩法被部分玩家认为是 “西方3A 的中国化复刻”,缺乏本土创新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这种借鉴是国产单机工业化的必经之路,尤其在叙事驱动型游戏领域,顽皮狗、育碧等厂商的成熟经验为《归唐》提供了技术参考。
从宣发的视频来看,《归唐》可以算得上大作水准,当然,前提是能达到视频演示的制作水准。故事的争议性、制作的细节、画面的质感,无疑打打拉高了玩家对于这款作品的期待值。
写在最后:
过高的热度和争议对于作品而言是双刃剑,制作团队在享受着泼天的流量的同时,也要承担巨大的压力。
是骡子是马,总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真实情况。大部分玩家对于国单都抱有美好的期待,我们也希望大厂能打磨品质,给玩家端出一盘好菜。